中國駐緬甸大汽車借款使楊厚蘭接受《環球時報》專訪
  【環球時報赴緬甸特派記者 於金翠】“巨變”,“轉型”,“開放”,成為現階段緬甸的代名詞。在新形勢下,中緬關係的走向備受矚目和猜疑。一些中資項目不斷遭到緬甸當地一些人的反對和抗議,以及美日等國強勢重返,都經常被解讀為中緬關係親密性減弱的前兆。《環球時報》近日專門就中緬關係等相關問題專訪中國駐緬甸大使楊厚蘭。楊大使表示,中緬傳統友誼是經歷過歷史考驗的,緬甸未來發展需要一個正常的國際環境,中褐藻醣膠方樂見緬擴大對外開放,增加同包括西方在內的世界各國接觸。楊大使還提醒“經驗不足”的中資企業,緬甸社會目前處在一個浮躁期,不僅中資企業,日本、泰國等國在緬項目近期在土地拆遷補償等問題上也遭到當地民眾指責,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企業“只做不說或多做少說”的風格已行不通。
  “搞好同中國的關係,緬各代償黨派沒有分歧”
  環球時報:自今年3月房屋二胎就任駐緬大使以來,您怎麼看中緬兩國當前的關係?
  楊厚蘭:緬甸當前處於重要歷史轉折期,內外形勢出現不少積極變化,可以長灘島說緬甸也進入一個重要的機遇期。緬甸政府和人民在建設民主政治,發展現代經濟,改善人民生活,拓展對外關係上正在做出積極努力。但同時應該看到,緬甸出現的新變化確實給中緬關係帶來一些新的複雜因素,一些中資項目遭遇不同程度困難。因為緬甸社會多元化了,媒體自由化了,各種聲音都會出現,特別在前一段時間,我們看到有些媒體拿中國的負面消息作為賣點,有的甚至針對中國項目編造負面消息。這其中不少媒體都是有西方背景的。
  我們也要看到,中緬傳統友誼是經歷過歷史考驗的。中緬之間2011年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今年又簽署了一個行動計劃,涵蓋所有領域。中緬各領域合作大趨勢不會改變,當然緬甸融入了全球化之中,面臨的因素會更加複雜,這是可以預料的。
  環球時報:不少西方國家政要過去兩年訪問緬甸,有人擔心緬甸會變成一些國家的“反華前線”,您對此怎麼看?
  楊厚蘭:這種可能性不太大。中國人常說“遠親不如近鄰”,緬甸也有相同的說法,叫“朋友可以選擇,鄰居不可以選擇”。也就是說,緬甸也有這種認識:鄰居是不可以選擇的,必須搞好關係。在緬甸的鄰國中,跟中國的邊界線是最長的,緬甸借鑒中國的發展經驗和發展機會的欲望也是很強的。我來了之後跟緬甸各派各黨接觸,在要搞好同鄰國、同中國的關係方面,他們應該是沒有太大的分歧。
  過去20多年,西方同緬甸關係不正常,中國督促西方解除對緬製裁,也積極支持緬甸參與國際社會的交流合作。就像昂山素季女士在訪美時所說,中國是緬近鄰,中美在緬友好合作將為緬帶來莫大幫助,即便有競爭也希望是健康的良性競爭,這才最符合緬自身利益。緬甸未來發展需要一個正常的國際環境,中方樂見緬擴大對外開放,增加同包括西方在內的世界各國接觸。
  昂山素季多次表達訪華願望
  環球時報:緬甸民盟領袖昂山素季已出訪多國,她有沒有可能來中國?
  楊厚蘭:昂山素季女士是緬甸有影響力的政治家,現在擔任緬聯邦議會人民院法制與促進和平委員會主席。我本人與她有過幾次愉快的會面。她多次表達訪華願望,我們願意在雙方方便的時候安排。今年5月,由緬甸民盟中央執委尼布為團長的民盟幹部考察團一行12人訪華,赴北京、福建、昆明等地考察我國改革開放經驗、邊貿情況和少數民族政策等。6月,包括8名民盟成員在內的緬甸青年代表團一行40人赴南寧參加改革開放與開發區建設培訓班,並赴深圳參觀考察。中方願意積極發展與緬甸各政黨的友好關係,希望通過友好交往增進友誼,推動黨際交流合作。
  環球時報:緬甸即將舉行全國政治對話,以實現民族和解目標。在這一進程中,有學者呼籲中國可以扮演一個更積極的中間人的角色,對此您怎麼看?
  楊厚蘭:緬甸國內民族和解是緬內政,中國曆來奉行不干涉內政原則,但願意根據緬甸的要求提供一些協助。去年以來,中方曾應緬方和克欽方面請求為雙方和談提供協助。中國專門任命亞洲事務特使,參與協調和談事務。特使近期多次訪緬,廣泛接觸緬各界人士,出席了最近在密支那舉行的新一輪和談。緬北和平是緬甸當地人強烈願望,也是中國利益所在,今後我們願意根據緬方需要,繼續為緬甸實現國內和平、民族和解提供必要幫助。
  個案久拖不決也會影響中企投資積極性
  環球時報:為什麼一些中資項目在緬甸會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難?
  楊厚蘭:當前緬甸國內對部分與外國合作的項目出現質疑,有緬甸社會急劇轉型的大背景,原因比較複雜。主要可能有三方面:一是一些企業在與當地民眾、媒體、社會團體打交道方面經驗不足,令緬甸民眾感到透明度不夠,對項目給當地帶來的好處瞭解不夠;二是隨著改革開放,緬甸在環保、社會影響、徵地補償等方面的相關標準在不斷提高,一些企業在技術環節上尚需適應;三是不排除一些域外別有用心的組織和勢力不希望看到中緬互利合作順利發展,故意找麻煩。
  我想說明的是,不僅中資企業,包括日本的蒂洛瓦經濟特區、泰國的土瓦經濟特區等項目近期在土地拆遷補償等問題上都遭到緬甸當地民眾指責。中國由於前兩年在緬投資比較大,所以關註點比較高。中企在緬投資經驗不足,一直只做不說或多做少說,這種風格在公民社會行不通。由於民眾不知道項目發展對國家、對自己有什麼利益和好處,很容易形成誤解。有誤解的情況下,外部勢力一煽動就容易起來反對。很多地方發生針對項目的游行示威,都不是本地人首先發起,而是外部插手。
  環球時報: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才能保證外資項目的安全?
  楊厚蘭:我們一直敦促中資企業加大與緬甸民眾、媒體和社會團體的溝通協調,本著互諒、互敬、互惠的精神,友好協商,妥善解決存在的問題。同時,我們認為緬甸政府、政黨、有關社會組織和主流媒體也應該發揮積極和建設性的作用,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促進企業與民眾對話,協助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對立。這不僅事關外國投資者的合法利益,也事關緬甸改革進程能否順利進行。緬甸社會目前處在一個浮躁期。過去一直被封鎖,一下開放,仰光的地價和房價這幾年漲了若干倍。土地矛盾是全國性的,圍繞拆遷補償等問題,把責任完全推在投資方是不公平的,緬甸政府應該出面協調。在解決蒙育瓦萊比塘銅礦抗議事件時,我到訪過現場,跟當地省長交流,對方提出中方應該解決農民的社會福利、就業保障、養老保險等問題,還應該培訓當地村民幫助他們到外打工就業。我說,我們理解,但養老保險不是投資公司的責任,是政府的責任。目前緬甸還是缺乏一個規定和限制。
  環球時報:中國參與的密松水電站項目已暫停、擱置兩年多,這個大項目能否重啟的關鍵是什麼?
  楊厚蘭:緬甸要推進改革,吸引外資投入,實現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穩定的電力供應是前提條件之一。緬甸要制定怎樣的能源政策,確保能源的穩定、可靠供應,需要審慎研究。目前看,部分緬甸民眾對水電開發存在一定誤解,一些組織在宣傳中放大了弊端而忽視其優勢。綜合考慮技術成本、環保、安全以及緬甸的自然條件,水電優於火電、核電等,最適合當前緬甸發展。對於這個項目,各方應該真正從經濟、社會的角度和緬甸國家、人民長遠發展需要出發,不要政治化,不要預設結果,更不要“有罪推定”。密松水電站項目是中緬雙邊互利合作中的一起個案,但這一問題久拖不決,也會影響中國企業赴緬投資的積極性。中方尊重緬甸民眾的合理關切,已針對所提有關環保、安全、移民搬遷等關心問題進行二次論證,也提醒企業吸取教訓,多聽取當地民眾呼聲。希望各方通過友好協商找到切實可行、互惠共贏的解決方案。
  環球時報:李克強總理在今年5月訪問印度時提出共建中印緬孟經濟走廊。這一經濟倡議對緬甸有何意義?
  楊厚蘭:中印緬孟經濟走廊倡議是一個新的良機,參與國將從中受益巨大。緬甸地處中國和印度之間,是連接東盟、南亞各國以及中國西南地區的交通樞紐,中印緬孟經濟走廊建設將吸引更多人才、資金、貿易涌入,無疑將給緬甸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從我們初步接觸情況看,緬甸政府對這個倡議持積極態度。
  (原標題:中方樂見緬擴大對外開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d61rdvyp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